業界:公私營合作轉介指引須清晰 盡量社區跟進減公院負擔
圖2之1 - 圖為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。《施政報告》提出新計劃資助篩查乙肝帶 . . . . . . (廖凱琳攝)
【明報專訊】《施政報告》提出今年內推行新計劃資助篩查乙肝帶菌者,以防治肝癌,料會於地區康健中心篩查,並以共付模式由家庭醫生跟進帶菌者。翻查衛生署資料推算,全港約41萬人患乙型肝炎,腸胃肝臟專科醫生、香港醫學會副會長陳沛然憂短時間內篩查出數十萬帶菌者,可能增加公院求診人次;他指乙肝的治療與跟進有別於高血壓及糖尿病,關注篩查的後續跟進安排,強調應避免增加公院負擔。醫衛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建議明確訂立轉介到公院的條件,真正做到由社區跟進大部分個案。
明報記者 楊晨
本報向醫衛局查詢新計劃的目標對象、預計篩出的帶菌者人數,及識別出更多帶菌者對公營醫療體系造成的壓力等,醫衛局回覆稱,新計劃透過地區康健中心和家庭醫生協作,以共付模式,提供以風險為本的乙型肝炎篩查及持續管理,讓合適患者在社區接受持續護理服務,增添另一管理乙肝的途徑。局方正制訂計劃服務模式和流程,加強醫療專業人員培訓,適時公布詳情。
專醫:糖尿高血壓治療不同
難比較轉介跟進情况
翻查衛生署《2020-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》,近四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,在調查中未有自述為患者,約七成無尋求相關醫療服務,指反映本港有相當比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不清楚自己感染狀態。衛生署亦根據該結果推算,本港整體人口約有5.6%患乙型肝炎,即約41萬人。衛生署建議乙肝感染者應考慮年齡、家族史等因素,每隔6至12個月接受「血液甲胎蛋白檢查(AFP)」和超聲波檢查,監測肝癌風險(見另稿)。
新計劃料參考慢病共治計劃,由地區康健中心篩查,家庭醫生跟進帶菌者。陳沛然對新計劃態度「中立」,認為現時較難評估成效,但他表示,乙肝患者每年需覆診兩三次,「就算搵唔到40萬人,但突然間有20萬人篩出來」,可能新增數十萬至百萬的求診人次,增加前線醫護工作量,甚至加重公院負擔;而乙肝與高血壓及糖尿病的人數規模及治療方式皆不同,難比較兩計劃轉介至公院專科的個案數目,具體須視乎篩出的帶菌者情况。
林哲玄:病情穩定應由家醫跟進
林哲玄認為新計劃可盡早篩出乙肝帶菌者並跟進,「唔使等到肝癌先入院」,相信長遠可節省公營醫療負擔。他續稱,家庭醫生有能力負責常規跟進,適時轉介至專科醫生,且一旦病人轉為穩定,可續由家庭醫生跟進,料不會增加公院負擔。
林建議政府改善公院轉介制度,「家庭醫生完全有能力睇嘅(病症),(公院)就唔收囉」,政府應讓市民在社區獲得大部分醫療服務。他又建議政府參考外地,制訂清晰指引,包括轉介至專科的情况、診症頻率等;另需購買足夠的私營醫療服務,包括化驗所及家庭醫生,盡量提供一站式服務。
參加慢病共治計劃的家庭醫生林永和說,乙型肝炎具「隱形性」,帶菌者通常無病徵,往往發展到肝硬化、肝癌才求醫,認為提早篩查有必要,他預料計劃對象是乙肝帶菌者的同住家人、未打乙肝疫苗者、新移民和外傭等高危者。林建議公院專科、家庭醫生等持份者密切合作,篩查階段找出乙肝帶菌者外,可加入肝酵素檢測,如「谷丙轉氨酶(ALT)」、「谷草轉氨酶(APT)」等,及時轉介有需要者至專科醫生,其他穩定個案則由家庭醫生跟進,後續跟進除肝癌監測外,亦應加入肝功能檢查。
原文網址:https://news.mingpao.com/pns//article/20250102/s00002/1735752818236